选择分类
  • 云瑞原创
  • Mockups
  • Ui Kits
  • 背景纹理
  • 图标
  • 平面图形
  • 探索
  • 笔刷
  • 图层样式
  • PPT模版
  • 影视素材
  • 教程
  • C4D资源
  • PS动作
  • 常用3D资源
  • 字体
  • 网站模板
  • LR预设
  • 设计学院

TOP秀!专题的沟通&思考!

本来,这篇东西应该很早前就应该放出来。一直想写却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入手。想说的东西很多,却抓不到头绪。当它诞生出第三期的时候,逻辑看的更清楚,单纯以一个用户的角度看,单纯以一个设计者的角度看,单纯以一个需求方角度看……..是的,是个沟通与思考的过程,像我给设计的定位:”一群在黑夜里闪着微光的人”。

对了,它好像还有一个姐妹,早出生一点,发育的不算良好。却为后来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和进一步深入的机会。《阅读&配色——”娱乐毁三观”设计思考》,过往的东西不一定就没有任何意义,就像我们在不断与客户沟通的过程里能产生越来越多有趣的主意,而这些属于自己的文字和作品,似乎也是一种不断沟通的过程。这是主体变成了”过去的自己,现在的自己,将来的自己…….更多的自己“。

原型阶段的沟通:

原型重要么?真的蛮重要。通过下图的对比能看出优秀的原型对设计师的促进作用,最起码你能了解大致的方向,最后要做只是通过视觉手段将这种关系赋予良好的用户体验。组织更有有效的阅读顺序,以及更有趣的体验。不过初始的前期沟通也是相当重要。

编辑:”嘿,哥们。我们要做个栏目,ue已经画出来了,看你什么时候接一下”

我:”哦,我手头好多单啊。等等,先处理完那些东西”

编辑:”嘿,我这个很简单的。画的原型图也很清晰,你就先看看,提点意见。”

这时候就不太好推脱,勉为其难看了下。 我:”画的还真是挺清楚,不过有几个点,以我是设计师的角度提一下。1)2)3)”

编辑:”好的,我再改进下,之后给你看看”

过了半天,编辑又给了一稿。一些不合理的交互变更了一下。 我:”挺好的,之后优先处理你这个东西”(自己也对此产生了兴趣)

在沟通中,能发现几个有趣的东西

专业且重复,通过不断的沟通让人对此产生兴趣。

对设计师(服务者)的尊重,也会对你本身产生尊重。

用心的东西,人们会发自内心表示赞叹。也更容易产生亲近感。

为什么是黑色:

每个东西在设计前都应该先了解情况,而不是埋头苦干。苦逼有时候就源自于无知,无解,无沟通。就像追求女孩子,你都不知道别人喜欢什么,不从其身边人入手,更不了解其情况,单纯通过外表去判断自己的选择。成功的几率绝对是渺茫级,做稿如追女,稿不一定多,而是快狠准,迅速命中需求方核心诉求点。

所以每次接稿前都有上面那些零碎的对话。可能是无厘头,可能是相互扯皮,更多是相互了解,或者说是种默契。初始沟通的畅快,后期交稿的顺畅,都会对双方产生良好的信任感,给未来的合作带来更多可能性。积极,主动的推进式也让一稿通过率大幅提升。

回到这个栏目,选择的黑色是为什么?

编辑:”我们栏目定位是民间的达人,可能并不是特别知名。俗称的民间能人,已经开始展露头角,但是还不是为很多人熟知。或许他们有很多背后的故事,或许你看过他(她)的作品。有时候,这些普通的力量更能带给社会正能量。”

我:”所谓的相似的更容易产生共鸣,大部分网民都是普通的老百姓。或许拥有相似的能力,却不为人知。就像明星是站在聚光灯下,而这群人是在黑夜里闪着光。”

双方产生共识:

黑夜里的亮光,更适合这类主题。黑色必然是首选色彩,而白色光洁无比,更适合已经成名的人物。

由于是些屌丝达人,黑色更容易衬托这类角色。黑是万用配色之一,且人物一般是呈现亮色,脸部至少是浅色高亮。做特写比较合适,能迅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。

可能改进的部分:

来自体验小组的一段话:”高端洋气美少女,采访稿件不错,带视频图片,但其作品介绍的入口较隐藏。”(针对当期栏目)

如果要进一步改进设计和体验,参考是应该了解的第一步。多听听别人的意见,看看同类作品的做法。更广一点说,从杂志和报纸,亦或者身边的橱窗,逛街中的店面都有可能找到更为优秀的解决方案。

首屏增加导航栏,学习杂志封面的处理手法。

是否将人物头像放大?由于不是名人,有趣的动作更容易使人留意。

应该给个往期回顾了

【相关专题】编辑根据设计师的思路自行创作的作品

TAG

云瑞设计小程序
云瑞设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
手机使用更方便!

云瑞设计订阅号
云瑞设计订阅号

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,不错过任何福利。